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士學位課程2025畢業設計作品展昨(9)日上午10時30分在氹仔校區文化中心展覽廳開幕。適逢城大創新設計學院成立十周年,本屆畢業展不僅是學子四年學習成果的綜合呈現,更為創新設計學院十年發展歷程注入新活力。本次展覽展示了設計藝術學士學位課程環境設計、工業設計以及城市與景觀設計三個專業範疇近60件設計作品,充分展現了學生發揮藝術與設計功能、解決城市與社會問題的新思考與新見解,體現了城大設計藝術學士學位人才培養的成效。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與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李勇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處長何鴻斌,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外港活動中心主任陳煥珊,城大副校長葉桂平、大學顧問葉炳權等嘉賓出席並主禮開幕式。
葉桂平副校長表示,本次畢業設計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學習成果的平台,學生通過在畢業設計展的籌備組織和展覽活動中汲取新的經驗,逐步成長為具有設計創新能力的人才。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變化,藝術和設計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創新設計學院以創新為發展基礎,以“學術服務社會”為宗旨,培育兼具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的設計人才。面對科技革新與社會變遷,學生持續突破學科邊界,以可持續設計思維回應時代挑戰,為城市未來注入創新活力。期待看到城大學子們產出更多跨學科的藝術和設計作品、創新的解決方案,投身可持續的設計實踐,在社會大舞台上展現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創造力、創新性和專業能力。
為獎勵優秀畢業設計作品,鼓勵學生設計創新,本次作品展從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城市與景觀設計三大類作品中分別評選出一、二、三等獎,今年還增設畢業展主視覺設計獎,並同場舉行了頒獎儀式。
本次畢業設計作品展於2025年4月9日(星期三)至15日(星期二)在城大氹仔校區文化中心展覽廳展出,歡迎各界感興趣人士前來參觀。
出席活動的人員還有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會長梁冠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元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褚鵬飛,城大協理副校長陳俊拔、創新設計學院執行副院長王伯勛及學院師生等。
獲獎學生團體與作品
環境設計優秀作品一等獎:綠屋·生態重生—澳門屋頂的活化與再生
組員:葉亦莐、黃祺、何靜、姜雨欣同學
在澳門這座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我們以《綠屋·生態重生》理念,嘗試透過屋頂空間解決環境、社區與文化裂痕問題。面對高密度建築與95%蔬果依賴進口的現狀,我們將澳門屋頂劃分為四大類基地,研發可伸縮模組化種植架,整合智能監測、太陽能供電與堆肥循環系統。種植盆的濕度、光照數據即時同步至APP,居民可透過「種菜積分」兌換蔬菜或工具,促進鄰里互動。若推廣至全城,有望抵消澳門全年碳排放的3%-4%。
過去一年中,團隊克服諸多挑戰,從大二起合作培養的默契成為關鍵。我們深入調研篩選屋頂,採用剪紙風格製作模型,親力親為搭建展位。感謝老師們的教誨與支持,讓我們明白碳中和不僅是數據計算,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或許未來的高密度城市,真能從屋頂生長出溫度與綠意。
工業設計優秀作品一等獎:咋坐都對
組員:金典、馬嘉蔚、宣子晴、CHIANG GUO JUDY同學
非常榮幸「咋坐都對」榮獲一等獎。感謝評審老師對設計的認可,感恩趙雨淋老師的全程指導及組員的默契協作。這份榮譽凝聚了團隊與師長的共同心血。
作為本科收官之作,我們以智能座椅系統突破傳統邊界。從工廠對接到跨境運輸的挑戰,淬煉出設計的實踐價值,更驗證優秀設計需平衡理論架構與技術攻堅。
這份殊榮是四年專業學習的凝練,更是設計征途的嶄新起點。願秉持初心與匠心,與師友並肩前行,以有溫度的設計語言回應時代需求。
城市與景觀設計優秀作品一等獎:走進來,飛出去—觀鳥之旅 · 超越界限的親密對話
組員:房子琪、黄紫婷、叶旻静、楚景茗、陈麒雲同學
設計之初,面對破碎的濕地肌理與疏離的人鳥關係,我們一味地鼓勵人更多地參與進來,導師用《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縮小”哲學點醒我們:人類唯有俯身,才能與自然平等對話。基於此,我們摒棄宏大工程,以精細化介入,喚醒濕地生命力。
我們按階段實行三個策略:優先實行生態表面處理,設置人工浮床等,既凈化水體又為遊禽、涉禽搭建浮島餐桌;過濾提升泵藏於蘆葦蕩,定時抽取富營養化水域進行生態過濾。針對陸禽特性,搭建不同尺度的高架巢盒棲息站,避開水患干擾。第二階段實行人鳥共存策略,搭建觀鳥棧橋等。在第三階段,為了增強社會參與度,正式實行社會邀請策略,特別設置了互動設施與圍合空間。
感謝程情儀導師以童話叩開生態思維,感謝團隊的辛勤協作,將概念落實成細節。更感恩這片濕地:它教會我們,設計真正的價值,是讓人類學會低頭,看見曾被傲慢遮蔽的生命微光。
環境設計優秀作品二等獎:祐漢社造大事記
組員:鄭悅涵、張齊、陳典、黃諾、方浩臻同學
很榮幸獲得本次畢業設計環境設計專業的二等獎,也非常感謝學院各位老師四年的悉心栽培,讓我們學會用設計回應真實的社會需求。在祐漢社區營造這個過程中讓我們明白,社會設計不是單純的形態創新,而是需要將人文關懷轉化為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獲獎是對我們小組田野調研與創新實踐的肯定,更是對我們持續關注城市更新議題的鞭策。未來將繼續帶著這份社會設計的使命感,在理性與溫情之間尋找平衡點。
工業設計優秀作品二等獎:影趣童夢—兒童皮影產品設計
組員:趙格格、常尚揚、馮琮容、吳佳怡、王露同學
畢業設計對於我們來說是大學四年的總結,也是為了給自己四年的學習一個滿意的答卷。這個獎項是對我們的莫大鼓勵,也給了我們充足的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與探索。
在畢業設計的準備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当代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烈,中国传统文化渐渐成为主流。這次的畢業設計希望能帶給觀眾更多關於非遺傳統形式的創新思考。我們將始終保持做「有溫度和人文關懷」設計的初衷,也祝願同學們未來前程似錦!
城市與景觀設計優秀作品二等獎:火星移民設計
組員:徐尚暉、張藝帆、吳子袁、金鑫、劉淩丞同學
在火星移民項目中,我們通過BESO算法拓撲優化材料利用效率,並結合3D打印技術降低建造成本。我們認為,智慧城市是傳統建築與現代科技的融合,計算模型能夠幫助人們擺脫私人偏見,生成更合理的城市方案。感謝程情儀老師對我們的孜孜教誨,在她的指導下我們發現計算結果往往缺乏人情味,因此我們在技術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使設計更具溫度。我們相信未來的城市發展應在保護傳統文化與擁抱現代化之間找到平衡。最後,通過未來多學科交叉學習、技術工具掌握與拓寬眼界,我們相信終有一天能將理念轉化為落地的實踐項目。
環境設計優秀作品三等獎:媽閣海洋文化體驗館
組員:蘇應順、王冠忠、李爾晴、趙欣嵐、王朝潮同學
從「設計師」到「文化轉譯者」的覺醒
懷著感恩的心,非常榮幸我們的畢業作品《媽閣海洋文化體驗館》獲得三等獎。由衷感謝指導老師從概念深化到細部構造的全程啟發,學院老師們的耐心指點,以及學校提供的資源支持。
設計以「海洋文化記憶」為核心,結合媽閣漁港的歷史紋理,透過流動的空間敘事與生態材料,重新詮釋人與海洋的共生關係。獲獎是對團隊努力的肯定,也讓我們更堅信設計能喚醒文化認同與環境意識。感謝評審的認可,未來我們會繼續以設計回應社會,傳承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
真正的設計是挖掘未被言說的集體記憶。這不僅是畢業設計,更是一次對設計師責任的啓蒙[好的設計,應該成爲一座橋]連接過去與未來,人與海洋,記憶與可能性。
工業設計優秀作品三等獎:汴京3088
組員:胡欣宜、秦欣蕾、曾茗佳、毕梓博同學
遊戲背景設定是站在公元960年北宋繁華都城在經過1064年後的2024年的現在,去構想再過1064年以後的汴京城演變成為來方未來都市為背景的桌面卡牌策略遊戲,汴京3088書一款桌遊品牌,涵蓋了桌遊和其他周邊來品。武功秘籍靈感來自金而先生的作品。同時融合了AR的交互設計,掃描人物可以出現動畫效果,遊戲目的聚焦做好桌遊,弘揚中華文化,融合好科幻和歷史,傳播民族文化。同時滿足當代社交需求,傳統風格和傳統文化融合。看到中國新發展,努力做到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
城市與景觀設計優秀作品三等獎:「靜謐象遇,自由通行」—基於動物保護下西雙版納保護區重構設計
組員:蘇楊、謝嘉敏、饒可依、王品心同學
很榮幸代表團隊獲得這份殊榮。我們的畢業設計「靜謐象遇,自由通行」源於對西雙版納人象共生的深切思考。在保護區重構中,我們始終秉持"以象為本"的生態理念——通過可循環食堂系統延長象群覓食周期,利用磁懸浮光軌道實現"零接觸"觀象,更創新性地建立地下人象立體交通網絡,讓人與象在錯位的時空里各得其所。
這個方案不僅是技術圖紙的堆砌,更是對生命尊重的具象化呈現。當文化商業區的竹樓與生態廊道的流線交織,當套種梯田的葉脈紋路映照象群的遷徙軌跡,我們終於觸摸到了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內涵: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而是智慧共生的藝術。
感謝導師在我們迷茫時指點我們,感謝學校對我們的培養與支持,更感謝隊友們無數次的方案推倒重來。這份榮譽將永遠提醒我們:設計不僅要創造空間,更要守護生命之間那份珍貴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