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飄香的時節,“華南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與澳門回歸交流音樂會暨粵澳音樂學博士論壇”之上篇——華南師範大學專場活動,於2024年10月15日、16日成功舉辦。此次音樂文化交流活動,旨在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不僅是一次音樂的盛宴,更是粵澳兩地高等音樂院校文化交融與情感共鳴的文化盛會。
本次活動由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教授、著名音樂學家、作曲理論家戴定澄教授發起,邀請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孔義龍教授、擔任論壇學術指導和音樂會藝術總監,由黃晞瑩老師擔任總策劃,並由兩校相關專業人員組成行政班底。系列活動包括:華南師大專場音樂會和粵澳音樂學博士論壇,以及澳門城大專場音樂會和學術講座。本次活動由我院顧傑主任和煒如督導一起帶隊出席,澳門城大與華南師大師生聯動合作進行,以此加強兩地、兩校音樂博士交流,拓展粵澳音樂研究、音樂實踐、音樂表演,進而推動區域音樂文化交流,以粵澳音樂文化生態繁榮為遠大願景不斷開創新的篇章。
10月15日晚7:30分的交流音樂會可謂精彩紛呈。音樂會上,華南師範大學與澳門城市大學的師生們連袂演出,共同演繹了兩首專為“雙慶”打造的原創歌曲《築夢澳門》、《澳門是個好地方》,這兩首作品均是由澳門城市大學戴定澄教授作曲,陳家豪助理教授作詞的作品,展現了粵澳兩地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傳遞出兩地藝術家們對祖國統一和祝福澳門的心聲;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青年教師,男中音歌唱家李盧泰龍深情演唱了由作曲家魏揚教授作曲,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楊淩雲作詞的《澳門之歌》,深情抒發了人們對澳門這座美麗城市的祝福與讚美;澳門城市大學博士班的青年古箏演奏家高陽與鋼琴演奏家王海濤演繹的《蒼歌引》,以中西合璧的詮釋手法,展現了中國文化視野下對於青春的謳歌,對生命的讚頌;華南師範大學楊偉傑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師郭家豪連袂演繹的竹笛《詩鄉》,飽含對親人的思念、故土的鄉愁;來自澳門城市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施坦威青年藝術家陳倩、小提琴演奏家李冠彤、大提琴演奏家寇嘉,為觀眾奉獻了精彩的門德爾松《d小調鋼琴三重奏》,展現出作品華麗豐富的浪漫情懷;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張學樑為觀眾奉獻了情感炙熱的愛情歌曲《為你歌唱》。曾美英教授以一首《我愛你,中國》唱出了每一位藝術家對祖國的深情與歌頌,將整場音樂會推向高潮。最後,音樂會在混聲合唱《天晴了的時候》落下帷幕。音樂會上,來自澳門城市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的藝術家們還演繹了鋼琴作品《古曲新譯:春江花月夜》、藝術歌曲《歸來的星光》、小號與鋼琴《夢後》、雙簧管《D大調迴旋曲》、民樂合奏《歡樂的夜晚》等經典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藝和深情的演繹,讓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了音樂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
10月16日的粵澳音樂學博士論壇,為兩地的音樂學者和音樂博士研究生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臺。本次論壇的6位宣講人,分別圍繞其研究課題《具身認知視國下人工智能融入舞蹈教育的實踐路向》、《全球區域文明視野下澳門南音社的非遺傳承研究》、《羅忠鎔互補的五聲性十二音集合的分類與應用》、《文藝復興時期彌撒曲 “武裝的人” 主題起源考》、《文本、圖像和音樂——明清潮州木雕的戲曲文化內蘊》、《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在澳門音樂文化體系中的定位與功能》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研討。論壇專家戴定澄教授、孔義龍教授的精彩點評,更是為粵澳音樂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增添了新的思維與視角。通過本次活動,兩地的音樂博士與音樂學者們得以加強交流,共同拓展音樂研究的新領域、新成果,進一步推動粵澳區域音樂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雙校雙慶、共築華章——華南師範大學與澳門城市大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與澳門回歸交流音樂會暨粵澳音樂學博士論壇活動的成功開展,讓我們看到粵澳兩地在音樂文化上的深厚聯繫,也讓我們感受到兩地人民對於祖國的熱愛和對於澳門回歸的自豪。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音樂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如同一首悠揚的樂章,將兩地音樂學者的心緊緊相連。此次澳門高等院校與內地高校的高水準藝術學術交流活動,對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推動大灣區藝術文化的整合發展,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此次活動也必將推動澳門高等教育的學術成果走出澳門,攜手國內高校,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舞臺!
撰稿人:王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