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天氣常態化與社會設施安排的思考”工作坊在澳城大圓滿結束



為推進澳門韌性城市建設,加強澳門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提高學術研究與民間智慧交融,澳門城市大學與澳門城市規劃學會聯合開展“異常天氣常態化與社會設施安排的思考”工作坊,並邀請本地社團組織代表於6月5日上午在澳城大共同參與。本次活動組織方邀請包括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孔繁清教授、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會長崔世平先生、澳門城市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課程主任李超驌助理教授、澳門城市大學設計藝術學士學位課程主任周龍助理教授、澳門城市規劃學會秘書長林天瀚先生、以及本澳十多個社團組織的二十多名代表共同參加工作坊。

 

澳門城市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博課程主任李超驌助理教授分享了澳門城市型態與氣候韌性的關係。其研究將歷史水浸點周邊城市環境和建築作為觀測對象,發現了植被越豐富的空間越難發生水浸,且即使被水浸其退水亦相對較快;而建築後退越多被水浸機會越小,道路越交叉口距離近其退水越快。李超驌助理教授的另一個研究將極端炎熱與常態時同一地點氣溫參數比較。最終發現,澳門升溫最快又最熱的竟是大量純草坪綠化空間,最耐熱空間是喬灌草層次豐富的綠化空間。結合美國紐約的案例,李超驌提出澳門當前建設應重視提高有效綠化及其規劃布局使用。

 

澳門城市大學設計藝術學士學位課程主任周龍助理教授匯報分享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城市韌性空間規劃設計的思考-澳門半島為例。其研究通過多元數據獲取並可視化澳門活動高風險等級、建築和人口高密度空間分布,並提出澳門應針對不同區域進行不同等級管控,確定優先次序;規劃應考慮常態活動特點,盡可能避免高風險等級城市空間聚集,其研究結果可為政府的防疫政策提供參考。

 

崔世平會長以澳門人口與城市發展的關係爲思考,匯報分享關於人口分布的演變。其研究引用本澳近年的人口統計資料,發現澳門人口有明顯的南遷趨勢,而澳門半島人口增長相對緩慢。崔會長指出,從城規角度出發,如何配合上述人口趨勢,規劃適切的社會設施,滿足居民需要,是本澳邁向緊湊城市及韌性城市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

 

專家們精彩的學術分享完畢,進入群策群劃的小組討論環節,期間好主意不斷。圍繞“城市水浸”、“極端炎熱”、“疫情防控”和“設施安排”等主題,社團代表積極提出觀點和疑問,專家們則悉心聆聽並回答。討論過程中,數位澳門城市大學博士生負責記錄次小組發言,並進行觀點匯總。其中“改善水浸”的呼聲最高,小組建議規劃層面,需遠近景結合、基建全面覆蓋、提高城市共聯、控制發展速度;工程層面,做到防水排水多點啓用、設施空間平灾結合、科學評估實用性;政府層面,部門協調統一、加强執法監管、落實民意諮詢、成立專案小組、數據多元公開;至於社區層面,做到蓄排水全面完善、舊有舊做新有新做、民間努力。“設施安排”關注度也很高,不乏合理開放設施使用、融入灣區建設、結合城市美化和防灾功能等建議。而“極端炎熱”和“疫情防控”也獲得建設性意見,例如多層次有效綠化種植、水浸滋生細菌可能加劇疫情等。除以上觀點外,大量涉及蓄排水工程、新區建設、設施靈活使用、污染源轉移等細化建設性意見也獲得在場人士的共識。

 

工作坊進入尾聲,崔世平會長總結整個過程的交流成果,指出主辦方和與會人士均認為是次學術分享及工作坊活動對完善澳門城市治理大有裨益,未來可就更多不同主題舉辦工作坊活動,希望學術知識有效滲透到社會民間,而民間智慧能多管道融入到城市規劃的研究和實踐中,共同爲澳門城市建設出謀獻策。在主持人丁啓安的邀請下,在場與會者合影留念然後進一步互相交流。至此,工作坊活動在澳城大圓滿結束。

 



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辦公室

澳門氹仔徐日昇寅公馬路王寬誠樓(W座)
電話:(853)85902690  
傳真:(853)85902601  
電郵:fiad@cityu.edu.mo